
【艺术家星空文化艺术栏目】
85青浦练塘镇地处上海西南,距市中心约60公里,紧临浙江。练塘湖泊众多、河道纵贯;有名人故居,陈云纪念馆;有远近闻名的茭白、藕、莲蓬等水中八仙。练塘未来还有高铁站,上海经苏州至湖州铁路又名沪苏湖高铁,将于2024年通车,在练塘就有一站。这将大大改善练塘交通不便的现状,对联动当地和周边江、浙两省及长三角文旅资源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。练塘将成为上海后花园一颗闪亮的明珠。
由于在兴趣、地缘、资源等方面的共同点及互补,我和杨老师、姚教授等在青浦练塘形成了一股文创合力。我们都是60年代初的一代人,虽然各自工作不同,但退休后自由的时间多了,共同的目标让我们常想到了一起,并因练塘常走到了一起。
杨老师家住上海虹口区,原虹口区机关党委退休党员领导干部,有丰富的基层一线党建工作经验和务实肯干的工作作风。在青浦练塘镇党建中心支持鼓励下,发挥了一名老党员老同志余热,参加了叶港村好邻居社区党群服务点的志愿者队伍,为基层党建贡献力量。他几次约我去练塘走走看看,希望用新媒体、文创和手中的笔,为练塘镇叶港村出谋划策,为增加社会凝聚力和美丽乡村建设多份力量。
6月12日,初夏时节、气候宜人,非常适合绿色出行。一大早我从家出发,先扫码骑单车到附近的地铁站,转地铁到虹桥火车站,再换17号地铁。地铁从地下升到地面后,看见窗外树木渐渐变多,绿色成片。约1小时后到达青浦朱家角地铁站。朱家角到练塘镇还有10多公里,杨老师安排接站的小徐已在等候,乘上他的车,一路上二边树木林立,看到许多池塘,越来越有乡村的味道了。路途中还看到高高架起的桥上在铺设铁路,了解到附近就是正在建设的沪苏湖高铁(练塘站)。约半小时后到了练塘镇叶港村。那天杨老师还邀请他家所在的虹口区嘉兴路街道负责人,练塘镇叶港村胡书记(兼村长),还有想在练塘发展的人来了不少。杨老师请胡村长和大家说说叶港村的特色,自己就去厨房准备中午的农家菜了。
胡村长如数家珍地介绍起家乡,不到一小时,杨老师招呼我们去餐厅,看到他亲手做的一大桌农家菜,荤素搭配、以清淡为主,我感到很惊讶。他说一大早就先准备好素材了,原先请当地厨师做菜,因不合市区人的口味,只得自己动手,我感觉是杨老师本身就有一手好厨艺。他介绍说练塘茭白自带甜味,不需加糖;红烧肉切成小块、糯而入味;烧麦是用嫩笋做的馅,用平底锅小火慢慢煎半小时,出锅时带着烟火气。
练塘叶港村志愿者服务站
大家边吃边交流,结合本地特色各抒己见,有提议举办自行车赛的、有提供养殖新技术的。我分享了曾在青浦练塘发生的故事:2004年 8 月 27 日,上海文化总会、上海百老德育讲师团及上海书画界名人,在青浦的上海乐美文具工厂,举行“关心下一代”百老德育基地揭牌仪式。同时向在青浦练塘镇新落成的陈云纪念馆赠送书画作品。接着在2006年8月5日,上海市委办公厅秘书处组织历届老领导的10多位秘书、青浦区领导、上海市艺教委、上海文化总会、中国福利会儿童时代社、上海百老德育讲师团等领导和代表近百人,在青浦德育基地举办向全市大中小学生发出“写好中国字”倡议签名暨宣传牌揭牌仪式。原上海市委书记赵行志还特别为“写好中国字”活动题字。
午饭后,杨老师带我们参观附近的鱼搪、农舍等,他戴上草帽,问像不像当地人。我们看到许多散养的鸡,在树下的草地上撒欢;练塘水系非常丰富,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河道和湖泊。杨老师周末就住在这里,说已有上海市区的人,把市区的住房换到这里居住,享受乡间推开窗能就看到河道、鱼搪、满目绿色的生活。并建议我们在练塘住几天,慢慢体会当地人夜不闭户、路不拾遗的淳朴民风。
当天下午参观后返回时,小徐说顺道送我一起回市区。小徐80后,有想法也很有钻劲,聊起他的几次创业,对接下来在练塘发展水产养殖新技术,他信心满满,从一个侧面看到年轻人的不易与拼劲。
从练塘回来后,当地的河道、湖泊、荷花等景色时常在我印象中出现,我也常想着为当地谋划些文创亮点。搜索寻找的记忆中,想到了在青浦的金色塔艺术中心创始人姚贵逢教授。姚教授说已在青浦练塘古镇新设金色塔美育基地。
练塘金色塔美育基地
我和姚教授的来往是从工作开始的。2014年,中国美协少儿艺委会在上海成立学术研究中心,我兼任副主任,对全国各类少儿美术培训机构的课程特色、教师特长等有所深入了解与研究。姚教授,当代艺术家、美术教学家,在青浦从事美育已有10多年。
2020年,在国家“双减”政策新形势下,媒体对校外教育机构收费跑路等乱象的频繁曝光。北京东方童民族艺术教育、学支联科技等联合银行,开发出可规范校外教育收费的第三方银行专项系统。2021年5月,北京东方童杨院长、学支联科技冯总来上海,当时冯总脚上还绷着石膏,专程邀请我赴北京商议合作事宜,我被这种企业文化和精神所感动。一周后,我代表中华青少年联合会赴北京,与东方童黄董、杨院长、尹总等充分交流,研究合作计划。冯总脚还没完全恢复,晚上就到我住的宾馆,一起聊创意到半夜。
回沪后,我再三思考如何丰富青少年艺术实践活动,让孩子们有更多机会结合社会热点进行创作,但在疫情下如何统筹整合社会资源,携手同行。2021年7月14日,我到青浦金色塔艺术中心参观,金色塔美育通过10多年素描教学和创作的实践,研发出一种素描造型笔,可以辅助素描常用的铅笔、炭笔、炭条等进行色调并创作,也可以独立使用。极大地提高素描造型的速度,而且表现更丰富、更有型、更有趣。我们商定把这款刚出炉的素描造型笔作为少儿美术创作活动一等奖。当晚,我和姚教授为达成合作共同举杯,我和姚教授可谓酒逢知己千杯少,几杯干后就会碰撞出创意的火花。另外我发现疫情下,青少年心理问题非常突出,接着又与思睿明心理医疗吴总商议,讨论美术创作与心理分析结合的方式;设计在绘画纸上,线上报名、投稿等环节中,通过游戏小程序做心理分析。东方童、学支联科技加快线上报名、参赛、网络投稿、评选的软件研发。
这样多方合作、群策群力,迎北京2022冬奥会,动员青少年美术创作活动,总体方案出炉了。2021年8月18日下午,启动仪式在上海隆重举行。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红色文旅专业委员会、中华青少年联合会作为指导单位;上海爱心书刊捐赠服务中心组织来自各区青少年活动中心、校外培训机构负责人、教师代表、艺术家等近百人,在思睿明心理医疗中心齐聚一堂。金色塔美育负责人姚教授现场演示素描造型笔的创作,给美术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之前,网上作品点评人数超过6万人。获奖作品在思睿明心理医疗中心展出及颁奖时,女子柔道世界冠军高大伟亲临现场为获奖学生颁奖。
迎北京2022冬奥会—东方童杯青少年美术创作活动启动
得知姚教授已在青浦练塘新设金色塔美育基地,我邀请在练塘的杨老师一起去参观。
7月2日星期天,我们和邻居伉俪一行4人,开车一同前往。一大早就出发了,可能是周末及学校放假的原因,一路上很通畅,到练塘古镇时还早,许多店还没开门。沿着河边的桥下,看到有几位妇女在介绍本地新鲜蔬菜。练塘本地人不多,外来的人也很少,旅游还没有发展起来,显得非常安静。我们从快速繁忙的市区,到慢生活的青浦练塘,节奏自然放慢了。河道两边错落有致的民居,河水映照出江南水乡的桥、绿树、空中的云。行走时能闻到空气中带着青草的气息,能看到河中鱼群在悠闲地游动。偶尔看到街边店门打开,从里面走出一人和我们打招呼,说游玩后来吃中饭,有本地特色农家菜。
姚教授在青浦练塘的金色塔创作及美育基地,在练塘古镇。我们参观完陈云纪念馆后,在出口处的门口,看见一座单拱石桥,翻过小桥就是古色古香的隐真道院。姚教授在练塘的艺术创作中心,就在已修缮一新的隐真道院内。进院后有棵大树,我们在树下品茶叙旧,已在练塘安营扎寨的杨老师也来了。杨老师到屋里仔仔细细地看着姚教授满满创作的一张张画,赞不绝口。接着我们又到姚教授在练塘的另一创作中心和教室参观,本以为市区租金高,在练塘应该面积会很大,进门看见画室只有数间,但画室与池塘是连成一片的,画室变得豁然开朗。从画室推开窗向外看,一眼望去,满池的荷花,虽然还未开花,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,含苞欲放的场景,会让人产生许多联想。姚教授说再过二周,你们再来时就会看到满园竞相开放的荷花了。
画室与池塘连成一片
在练塘,我和杨老师、姚教授再次举杯,我脱口而出:练塘茭白远近闻名,交天下朋友,好友贵在相逢。但每次短暂的相聚,总感觉意犹未尽。我们达成共识,联合在青浦练塘推进研学培训基地。我提议中华青少年联合会、艺术教育促进会在练塘挂牌设立金色塔美育基地。杨老师请练塘镇领导参观基地,并配合青浦区、镇人大代表提议案,把练塘研学培训基地列入政府实事工程。姚教授规划着与在练塘的“可美术馆”联合,扩大美育基地的影响力及未来的承接能力。
到2024年,沪苏湖高铁通车后,高铁从上海虹桥火车站到练塘站只需10多分种。全国各地,教师、青少年,旅游、研学、研修、采风的人将蜂拥而至。
沪苏湖高铁通车后,从上海到浙江湖州,不必经杭州绕行了,全程只需30多分种。我母亲老家就在湖州,当年为躲避日本战乱,母亲小时候随家离开湖州后,辗转重庆等地,最后全家定居在上海,湖州只留下一位大姐。记得有一次,母亲大姐手提家乡特产、风尘仆仆来上海看我们,路上就要大半天。现在高铁犹如一道彩虹,照亮了城市、点燃了激情。沪苏湖高铁通车后,我想去湖州走走,也想邀请家乡的人坐沪苏湖高铁来练塘看看。
我们期待练塘研学培训基地成为培训、研学、观光,文创新地标,新的网红打卡点。练塘将成为上海后花园一颗闪亮的明珠。
刘凯祥;业余作家 客座教授;上海文化市场研究所主任;中华青少年联合会会长;原市宣传系统上海文化总会秘书长
2023年7月21日
